本屆論壇以 " 數字助力 , 綠色發展 " 為主題。對此 ,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數字化轉型科學家楊海明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 ( 以下簡稱 NBD ) 專訪時表示 , 信息通信技術 ( ICT ) 作為實現 " 雙碳戰略 " 的能力底座之一 , 意在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采集、監測、量化、審計和交易體系。一方面為企業用戶提供產業升級的技術支撐 , 另一方面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可信的碳排放宏觀數據。

推動實現碳排放數據上云
NBD: 作為通信行業人士 , 在你看來 , 數字化、信息化推動 " 雙碳戰略 " 的實施路徑具體是什么 ?
楊海明 : 信息通信技術推動 " 雙碳戰略 " 的核心是實現碳排放數據上云。通過碳排放 " 采集 "、" 管理 "、" 集群化 " 三步走的規劃 , 逐步推動 " 雙碳戰略 " 的實現。這其中 , 推動企業能耗、碳排放管理上云 ,AI、大數據、區塊鏈用于碳排放管理 , 同時催生區域、行業能耗集群平臺。
這其中可以發揮好通信運營商連接能力、組網能力 , 實現 " 碳足跡 " 全程跟蹤。推動 " 碳足跡 " 上云 , 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化、升級和交易體系。深入行業 , 如能源、工業、交通、建筑等領域 , 以信息化為抓手 , 支撐各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落地。
具體表現為 , 推動低功耗物聯網終端產業發展 , 提供低碳采集的基礎 , 實現碳數據可采、可視、可用。推動大數據、區塊鏈等技術在碳量化、碳審計中的應用 , 構建可服務全國、全行業的碳匯交易平臺。
NBD: 在數字碳中和中 , 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出發 , 哪些行業可以更好的節能減排 ?
楊海明 : 在工業領域 , 通過云端部署的能耗云平臺通過對高能耗的鋼鐵、化工等企業的水、電、氣、熱進行全面監測 , 幫忙企業實現用能安全及精細化管理 ; 對通用生產設備 , 如空壓機、中央空調、冷卻水循環系統等進行智控 , 智能診斷降低企業運維成本 10%-30%, 多種控制策略、設備智能開關機及 AI 智能調參實現整體節能 5%-30% 。
為廢鋼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各大鋼廠提供廢鋼智能判級等應用 , 通過 5G 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危險品識別、廢鋼識別和等級判定 , 并輔助無人行車等自動化裝備完成轉運。廢鋼智能判級促進鋼鐵類再生資源重復利用 , 助力鋼鐵行業完成碳達峰條件下的高質量發展。
在交通領域 , 碳排放立足宏觀整體戰略 , 一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, 另一方面推動智慧交通 ,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車流量調度 , 減少擁堵 , 引導公眾綠色出行。通過交通大數據分析 , 可以為主管部門提供公共交通規劃和調度的合理建議 , 動態調整路測設施 , 提升車輛通行效率 , 從而實現交通領域整體碳減排。
5G 賦能能源領域節能減排
NBD: 作為運營商 , 如何降低碳排放的 ?
楊海明 : 中國聯通作為運營商 , 發揮央企擔當 , 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手段 , 全力賦能千行百業 , 成為 " 雙碳戰略 " 實現的重要參與者。中國聯通早前發布了 " 碳達峰、碳中和 " 十四五行動計劃 , 明確實施 "3+5+1+1" 行動計劃。
中國聯通將進一步深化拓展共建共享 , 深入推進行業基礎設施資源共建共享 , 試點擴大合作對象范圍。同時 , 通過數字賦能行業應用 , 助力千行百業節能降碳。例如 , 依托 5G、車路協同、高精定位等技術 , 中國聯通助力港口降本增效 ; 通過為廢鋼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各大鋼廠提供廢鋼智能判級等應用 , 中國聯通促進鋼鐵類再生資源重復利用。
中國聯通通過共建共享基站等方式降低能耗。截至 2020 年底 , 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 5G 基站 38 萬站、4G 基站 20.5 萬站 , 每年可節約用電 89 億度以上。此外 , 中國聯通積極引領基站能效提升 , 采用符號、通道、載波等不同層級節能策略 , 并對 5G 網絡節能方案進行試點。數據中心建設方面 , 中國聯通推廣蒸發冷卻、新風等技術。
NBD:5G 作為先進的通信技術 , 在數字碳中和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國家有哪些規劃、可以發揮哪些價值 ?
楊海明 : 電力生產、輸送、配電環節 , 能源使用環節 ,5G 均可賦能能源領域節能減排。今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能源局、中央網信辦、工信部 , 共同印發《能源領域 5G 應用實施方案》。在方案中明確 , 以培育能源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業態為主攻方向 , 促進以 5G 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融通發展 , 拓展能源領域 5G 應用場景 , 有效提升能源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水平 , 為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有力支撐。
同時明確 , 未來 3~5 年 , 圍繞智能電廠、智能電網、智能煤礦、智能油氣、綜合能源、智能制造與建造等方面要拓展一批 5G 典型應用場景 , 建設一批 5G 行業專網或虛擬專網 , 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、易推廣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。